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印发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通知、兵团历史建筑普查、认定、保护与利用技术指南。八师石河子市政府积极响应兵团号召,迅速完成项目立项审批工作。当地有关部门立即开展辖区内军垦遗产普查及等级评定工作。把兵团在八师发展的历史脉络作为主线,对军垦遗产进行全面梳理、调研,完成重点建筑的测绘、等级评定。同时融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兵团精神,更新城市整体规划方案设计,凸显石河子市军垦文化名城底蕴。
当地有关部门组织专业技术团队从建筑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影响力多维度出发,对军垦遗产进行全面的普查调研,建立完整的信息档案。普查认定工作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对保护名录内的建筑完善基础的测绘图纸资料和残损调查,为其后期的保护性修缮更新利用提供扎实的依据;另一方面对名录外的军垦遗产,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组织专家研讨进行价值判断,完善保护名录。
当地倡导科学修缮、合理利用,让历史建筑在新时代熠熠生辉。针对西工业园区和东热电厂区极具兵团特色的“八一”名称建筑群,采取区别于普通文物建筑的保护方式。这类工业建筑彰显了兵团人在茫茫戈壁从无到有、战天斗地建设祖国边疆的顽强拼搏精神,是兵团人的骄傲。在保持整体建筑周边的历史肌理、历史风貌特征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植入业态,活化利用。一方面保留了珍贵的城市记忆,另一方面有助于城市更新中保护和开发的价值平衡。
专业技术团队对早期兵团工业的代表(八一糖厂、八一棉纺厂、八一毛纺厂等)为西北工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每栋历史建筑进行了编号,逐一采集数据信息,完善建筑基础资料,收集厂区类型的特征,分类研究。搜集分析整理了大量国内外更新实践案例,找到可复制推广的经验,积极探索建立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的规划标准规范和管理体制机制。
老建筑承载着屯垦历史,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当地不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通过扎实的基础调研、科学的价值研究和合理的更新设计方案,在保护的基础上极尽发挥历史建筑的使用价值。
摘自 《中国建设报》